歷史

以下譯文轉載自Jimmy's drupal的歷史
==
事情是這樣的,在ADSL依然很貴的2000年,就讀University of Antwerp(比利時)的兩位學生 Dries Buytaert 和 Hans Snijder 用無線網路分享了自己學術網路的頻寬(因為學網比較便宜)。這樣其實便是彼此分享和討論很好的開始。
因此,Dries有了一些靈感,著手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內部網路討論板,讓朋友們可以上來留些言,彼此交流交流(就像咱們的BBS般)。

在這之前,其實一直都沒有為這個程式命名,直到 Dries畢業了之後,在板上活躍的社群成員們,便想將這樣的東西從內部網路搬到internet上,讓他們可以持續保持聯繫,而不至於因畢業而斷了聯絡。因此,Dries在註冊domain name的時候,找了一個適合他們這樣性質的名稱--dorp.org--來當他們未來在internet上聯繫的網址。dorp為荷蘭語的village,其實很符合他們這樣一個小小community網站的性質。

當dorp.org上線之後,在上面發表文章的作者們也開始討論不同的話題,像是投票(moderation其實是指一種調節機制,在drupal上用來當作文章評分上線的過程)、rating、文章訂閱和分散式的註冊系統(drupal目前也支援一個id通用於各種drupal站)。dorp.org慢慢演變成一種個人實驗的環境,而上面許許多多的想法和討論,終被在dorp.org站上一點一點實現。

2001年的1月,Dries打算將他的試驗成果分享出來,用wiki(GPL,GPL)的方式釋出軟體,讓更多人可以延伸、創造出不同的風貌。而drupal這樣的名稱,其實發音為”droo-puhl”,他是荷蘭語druppel,也就是英語的drop,小水滴之意。
==

想知道更多關於Drupal的歷史,可參考2006年在溫哥華舉辦的Drupalcon裡的影片

Druplicon (Drupal的logo)

這個邪惡小水滴logo圖形的產生,也有一段歷史呢...

在Drupal正式成為軟體之後,當然面臨到要選擇logo的問題了,顯而易見的,這個logo一定會跟些水滴的意象,或是水的意象有關聯囉(drop英文是水滴的意思,drupal是荷蘭語的水滴)。

剛開始的想法其實很簡單,一個圓圈圈水滴,就像液態化的字母"O"一樣。

然而當drupal的社群越來越龐大,就有人提出點子說要把水滴加上臉當作logo,Steven Wittens (UnConeD)因此見立了一個3D的水滴。但是呢,這個點子很難真正成為Drupal,因為3D的圖形檔案有很難用於輸出、不容易編輯...等的缺點。

過了一段時間,logo的議題又再度被討論一次時,Kristjan Jansen (Kika)提出了idea,將兩個水滴倒一邊成為一個無限記號,然後放進了水滴的圈圈中,就變成了個臉啦。經由Steven Wittens加工過後,Druplicon真正成型了: 一個很性格的水滴,並且長著無限記號當成的眼睛,加上圓圓的鼻子,和一個搗蛋的微笑(譯著:我個人覺得這是經典)。

原著者說,他喜歡那個無限記號的眼睛,表示Drupal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 :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看看更多druplicon的成品 http://drupal.org/node/9068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原文翻譯自
http://drupal.org/druplicon